英美食坊:10道經典英國美食推薦與Q&A全攻略

英美食坊


身為一個血液裡流著橄欖油(偶爾也混點奶油)的貪吃鬼,探索異國料理永遠是我的心頭好。這次把目標鎖定在常常被誤解「只有炸魚薯條」的英國菜,我得說,這趟深入「英美食坊」的旅程,徹底顛覆了我的刻板印象!老實講,出發前我也懷疑過,英國菜?能有多厲害?但從倫敦巷弄裡飄出的烤牛肉香氣,到愛丁堡老街那份溫熱的肉餡派,我才驚覺自己錯得離譜。這些年陸續挖掘了許多道地的英國美味,今天就來分享我的10道心頭好,還有那些讓我能一解饞蟲的「英美食坊」推薦店家(有些在台灣也吃得到類似的喔!),當然,少不了我的個人踩點心得,好壞都報你知!

1. 經典中的經典:約克郡布丁佐烤牛肉 (Yorkshire Pudding with Roast Beef)

  • 名稱與特色亮點: 這絕對是週日烤肉 (Sunday Roast) 的靈魂!別被名字騙了,它不是甜的布丁,而是用麵粉、雞蛋、牛奶烘烤出來的鹹香酥脆「碗狀」麵食(像個中空的杯子),邊緣香脆,底部軟嫩,完美承接肉汁。搭配慢烤至粉嫩多汁的牛肉(常見的有肋眼或沙朗部位),淋上濃郁的肉汁 (Gravy),就是英國家庭週日的幸福滋味。我第一次在倫敦一家老酒館吃到時,心裡OS:「這『布丁』也長得太有個性了吧!」但那股吸附肉汁後的鹹香麵香,立刻征服我。
  • 推薦理由: 體驗最道地的英國家庭傳統菜,酥脆與軟嫩、麵香與肉香的絕妙平衡。視覺和味覺的雙重滿足,尤其在微涼天氣裡,暖心又暖胃。想體驗正統英式家常味,「英美食坊」精神絕對少不了這一道。
  • 搭配建議: 絕對要搭配烤馬鈴薯(外酥內綿)、烤根莖蔬菜(胡蘿蔔、歐洲防風草Parsnip),還有大量濃郁的牛肉汁!再來一杯英國艾爾啤酒 (Ale) 或氣泡酒 (Sparkling Wine) 也很對味。
  • 實用資訊:
    • 推薦店家(倫敦): The Hawksmoor (多家分店)。地址範例:11 Langley St, London WC2H 9JG。價格區間:主餐約£25-£40。必點菜單: Hawksmoor Sunday Roast – 他們家的牛肉品質極佳,約克郡布丁也做得超大超蓬鬆!
    • DIY提示: 家常做法不難!關鍵是烤盤要夠熱(預熱時放點油)、麵糊要靜置、烤箱溫度要高(約220°C)。烤牛肉則需要時間和耐心,低溫慢烤是王道。網路上食譜很多,找個評價高的試試看!

2. 溫暖你的胃:蘇格蘭肉餡派 (Scotch Pie)

  • 名稱與特色亮點: 蘇格蘭的國民點心!手掌大小的雙層酥皮派,裡面包裹著調味豐富的碎肉餡(通常是羊肉或牛肉,混合洋蔥和香料)。特色在於它獨特的「圍牆」式酥皮邊緣,烤得金黃酥脆。內餡扎實濃郁,帶有獨特的辛香風味(常加入黑胡椒、肉豆蔻等)。在愛丁堡冷風中咬下一口熱騰騰的Scotch Pie,那種滿足感,真的會讓人想跳舞(雖然冷到發抖)。
  • 推薦理由: 方便攜帶、價格親民(通常在£2-£3左右),是補充能量的最佳街頭小吃。濃郁的肉香和酥脆派皮,是抵禦寒冷的天氣的最佳夥伴。風味獨特,是在蘇格蘭絕不能錯過的體驗。尋找道地「英美食坊」風味,這款粗獷派絕對是代表。
  • 搭配建議: 最傳統的是單吃,或在看足球賽時搭配一杯熱茶。進階版可以加上一勺馬鈴薯泥 (Mashed Potato) 和肉汁,變成豪華的「派+馬鈴薯泥+豌豆」組合 (Pie, Mash & Liquor/Liquor指一種歐防風草醬或肉汁)。
  • 實用資訊:
    • 推薦店家(愛丁堡): Pinnies & Poppy Seeds。地址:61 Cockburn St, Edinburgh EH1 1BS。價格:單個Scotch Pie約£2.8。必點菜單: 傳統Scotch Pie – 他們家堅持手工製作,肉餡調味經典飽滿。
    • DIY提示: 自製酥皮有點費工,可以買現成的酥皮。肉餡關鍵在於香料調配,傳統會用羊脂增加風味。務必把肉餡炒香炒熟再包入,烤箱烤至酥皮金黃膨脹。

3. 酥脆鮮香的國民美食:炸魚薯條 (Fish and Chhips)

  • 名稱與特色亮點: 說到英國食物,怎能不提它!新鮮的白肉魚(常用鱈魚Cod或黑線鱈Haddock)裹上啤酒麵糊(這很重要!好的麵糊要用啤酒調製,帶來蓬鬆酥脆感和獨特香氣)油炸至金黃。搭配厚切、炸得外酥內軟的馬鈴薯條。精髓在於那份報紙包裹的懷舊感(現在多用防油紙了)和簡單卻令人上癮的美味。記得第一次在布萊頓海邊吃,海風吹來,咬下喀滋作響的魚排,沾點塔塔醬… 嗯,雖然有人嫌油,但偶爾放縱真的很爽!
  • 推薦理由: 英國的象徵性美食,體驗在地庶民文化的最佳方式。酥脆外皮與軟嫩魚肉的完美結合,熱騰騰的薯條沾點鹽和麥芽醋 (Malt Vinegar) 是靈魂。海邊享用風味更佳。想尋找最道地的「英美食坊」體驗,碼頭旁的炸魚薯條店絕對是首選。
  • 搭配建議: 絕對要淋上大量的麥芽醋!塔塔醬 (Tartar Sauce) 是常見沾醬。配上一罐冰涼的英國氣泡飲料「沙士」(Dandelion & Burdock) 或可樂。豌豆泥 (Mushy Peas) 是經典配菜(口感很特別,看個人接受度)。
  • 實用資訊:
    • 推薦店家(倫敦): Poppies Fish & Chips (多家分店,如Soho)。地址範例:45-47 Old Compton St, London W1D 6HQ。價格區間:一份經典炸魚薯條約£15-£20。必點菜單: Haddock and Chips – 黑線鱈肉質更細緻,裹啤酒麵糊油炸。店內裝潢復古,很有氣氛。
    • DIY提示: 關鍵在啤酒麵糊(冰啤酒效果更好)和油溫控制(約180°C)。魚要新鮮,擦乾水分再裹粉。薯條建議先低溫炸軟,再高溫搶酥。在家做要注意油煙!

4. 下午茶的靈魂伴侶:司康餅 (Scone)

  • 名稱與特色亮點: 英式下午茶絕對的核心!它是一種快速麵包 (Quick Bread),質地介於麵包和蛋糕之間,外層微酥,內部濕潤鬆軟。最經典的原味司康帶有單純的奶油和麵粉香氣。完美的司康不該太甜,且要有足夠的層次感(好的配方和手法很重要)。我烤過很多次,失敗率不低… 太乾、太硬、膨不起來都是噩夢,但成功的瞬間,抹上凝脂奶油和果醬,那種幸福感,難以形容!
  • 推薦理由: 體驗正統英式下午茶文化的關鍵。簡單卻變化無窮(可加葡萄乾、起司、蔓越莓等)。搭配凝脂奶油 (Clotted Cream) 和果醬 (Jam) 的滋味堪稱絕配(關於 Devon vs. Cornwall 的奶油果醬塗抹順序之爭,也是樂趣之一!)。一塊好的司康,是優雅「英美食坊」時光的象徵。每次和朋友下午茶,看到漂亮的司康上桌,大家眼睛都會發亮!
  • 搭配建議: 絕對是英式下午茶的標配:一壺熱紅茶(伯爵茶、早餐茶是經典選擇)、大量的凝脂奶油(濃厚香醇,像固態鮮奶油)和品質好的果醬(草莓、覆盆子最常見)。順序?我個人偏好先奶油後果醬,厚厚地抹!
  • 實用資訊:
    • 推薦店家(倫敦): The Wolseley。地址:160 Piccadilly, St. Jamess, London W1J 9EB。價格:下午茶套餐約£40-£60起。必點菜單: 他們的傳統英式下午茶,司康是現烤溫熱上桌,搭配康沃爾凝脂奶油和自製果醬,水準極高!(記得預約!)
    • DIY提示: 關鍵:材料要冰(奶油、牛奶),快速混合避免出筋,切忌過度揉捏!用模具壓出形狀後,表面刷蛋液。烤箱要夠熱(約200-220°C),烤到金黃隆起。訣竅: 混拌到還能看到一點點塊狀奶油就停手,這能讓烤出來的司康更鬆軟。剛出爐的最好吃!

下表彙整幾款經典英式點心的特色與搭配精髓:

點心名稱 質地口感 靈魂搭配 品嘗時機 風味亮點
司康餅 (Scone) 外微酥,內濕潤鬆軟 凝脂奶油 + 果醬 下午茶核心時段 純粹奶油麵粉香
維多利亞蛋糕 (Victoria Sponge) 海綿蛋糕綿密輕柔 鮮奶油 + 草莓果醬 茶敘午後時光 草莓酸甜平衡
伊頓混亂 (Eton Mess) 蛋白霜脆 + 莓果多汁 + 鮮奶油滑順 新鮮莓果 夏季消暑首選 多重口感交響曲
香蕉太妃派 (Banoffee Pie) 餅底脆 + 太妃醬稠滑 + 香蕉軟 + 鮮奶油輕盈 現磨巧克力屑 滿足甜點胃時刻 甜膩罪惡幸福感

5. 甜點界的英倫玫瑰:維多利亞海綿蛋糕 (Victoria Sponge Cake)

  • 名稱與特色亮點: 經典的英式家常蛋糕,以維多利亞女王命名。由兩片輕盈的海綿蛋糕夾入濃郁的鮮奶油 (Whipped Cream) 和酸甜的草莓果醬製成。表面通常僅簡單撒上糖粉,樸實卻優雅。看似簡單,但要做得好(濕潤不乾的海綿體、打發得恰到好處的鮮奶油、品質好的果醬)卻很考驗功夫。我吃過不少乾巴巴的版本,真的很失望。但完美的維多利亞海綿,那種輕柔、甜而不膩的平衡,配上一杯茶,就是完美的英式午後。
  • 推薦理由: 英國家庭烘焙的代表作,象徵溫暖款待。味道平衡(海綿的蛋香、奶油的滑順、果醬的酸甜),老少咸宜。視覺上簡約大方。是「英美食坊」甜點櫃裡不可或缺的溫柔角色。每次看到櫥窗裡那整齊撒著糖粉的切片,總忍不住想點一塊。
  • 搭配建議: 當然是搭配一杯熱紅茶(英式早餐茶或伯爵茶最經典)。適合當作下午茶點心的一道,或飯後甜點。
  • 實用資訊:
    • 推薦店家(倫敦): Peggy Porschen Cakes (Belgravia分店)。地址:116 Ebury St, London SW1W 9QQ。價格:一片蛋糕約£7-£9。必點菜單: Victoria Sponge Slice – 她們家的蛋糕體濕潤度掌握得很好,鮮奶油輕盈不膩,裝潢更是夢幻打卡點(粉紅色系!)。
    • DIY提示: 海綿蛋糕成功的關鍵是打發蛋和糖到蓬鬆泛白,再輕柔拌入麵粉。夾餡的鮮奶油打到中性發泡即可(太硬口感差)。務必用品質好的草莓果醬。組合後冷藏一下再吃更美味。小秘訣: 在蛋糕體糖漿裡加點香草精或檸檬皮屑,風味更豐富。

6. 鹹香酥脆的驚喜:蘇格蘭炸蛋 (Scotch Egg)

  • 名稱與特色亮點: 這道菜名字有點誤導,它其實是英國經典的野餐或酒館食物!一顆完美煮至溏心的水煮蛋,包裹上調味過的香腸肉餡(通常是豬肉,混合香草和香料),再裹上麵包粉油炸至金黃酥脆。切開瞬間,溏心蛋液流瀉而出,混合著多汁的肉餡和酥脆外殼,口感層次超豐富!第一次在 Borough Market 吃到現炸的 Scotch Egg,那溏心流出的瞬間,真的讓人驚豔!不過冷掉或沒處理好的版本,就會變得又乾又油,很可怕。
  • 推薦理由: 冷熱皆宜(冷的適合野餐,熱的現吃超讚)。口感集大成:酥脆、軟嫩、流心,鹹香十足。是英國酒館 (Pub) 非常受歡迎的下酒菜。追尋「英美食坊」的創意與滿足感,這道值得一試。它能讓平凡的雞蛋變身成華麗的明星。
  • 搭配建議: 單吃就很棒,或在酒館配上一品脫冰涼的啤酒(艾爾啤酒或拉格都很搭)。搭配一點酸黃瓜或酸洋蔥可以解膩。簡單的生菜沙拉也是好夥伴。
  • 實用資訊:
    • 推薦店家(倫敦): Fortnum & Mason (Food Hall)。地址:181 Piccadilly, St. Jamess, London W1A 1ER。價格:一顆約£5-£7 (Food Hall 外賣)。必點菜單: 他們家的傳統蘇格蘭炸蛋品質穩定,肉餡調味得宜,溏心掌握佳(有時運氣不好可能熟一點點),是安全牌的選擇。
    • DIY提示: 關鍵在於煮蛋(約6-7分鐘達到完美溏心)和肉餡調味(可買現成調味好的香腸肉或自己混合)。包覆時要溫柔,確保肉餡均勻覆蓋雞蛋,沒有縫隙。油炸油溫控制在170-180°C,避免外焦內生。挑戰性高但成就感十足!

7. 夢幻的奶油甜點:伊頓混亂 (Eton Mess)

  • 名稱與特色亮點: 名字古怪卻無比美味的經典英式甜點!據說源自著名的伊頓公學。做法超級簡單:把新鮮草莓(或其他莓果如覆盆子、藍莓)、打發的鮮奶油、和捏碎的蛋白霜餅 (Meringue) 全部混合在一起。口感超級豐富:鮮奶油的滑順、草莓的多汁酸甜、蛋白霜餅的輕盈酥脆,在口中形成美妙的「混亂」交響曲。最棒的是它幾乎零失敗率,在家輕鬆搞定。炎炎夏日來一碗冰冰涼涼的Eton Mess,真的超級療癒!而且好看又好吃,端上桌絕對吸睛。
  • 推薦理由: 製作快速簡便,零失敗甜點首選。視覺繽紛討喜。口感冰涼清爽,層次豐富(滑順、酥脆、多汁)。完美利用當季新鮮莓果。最能代表「英美食坊」中輕鬆隨性卻美味的特質。家裡臨時有客人,這個最快上桌又體面!
  • 搭配建議: 最適合夏季作為飯後甜點或下午茶點心。可以變化使用不同莓果(芒果、奇異果也不錯!)。搭配一杯冰涼的氣泡酒或水果茶更享受。簡單到讓人懷疑:「這真的是英國菜嗎?」但就是這麼好吃。
  • 實用資訊:
    • 推薦店家: 這道甜點在許多提供傳統英式甜點的餐廳或下午茶場所都有,品質差異主要在於莓果的新鮮度和鮮奶油的品質。通常不會特別強調店家。
    • DIY提示: 家常做法超簡單!5步驟完成伊頓混亂:
      1. 準備材料: 新鮮草莓(或其他莓果)切塊、鮮奶油打發至中性發泡(可加一點糖和香草精)、市售或自製蛋白霜餅捏碎(別太碎,保留顆粒感)。
      2. 組合: 在大碗中,輕輕混合打發鮮奶油、大部分莓果(留一些裝飾)、大部分蛋白霜碎(留一些裝飾)。
      3. 裝杯: 將混合物分裝到杯子或碗中。
      4. 裝飾: 在頂部放上預留的莓果和蛋白霜碎。
      5. 冷藏: 放入冰箱冷藏至少30分鐘讓味道融合(或直接享用亦可)。完成!真的零難度。

8. 鹹派代表:牧羊人派 (Shepherds Pie) / 農舍派 (Cottage Pie)

  • 名稱與特色亮點: 這兩種派常被混淆,核心都是底層鋪滿美味的燉肉醬(通常包含肉末、洋蔥、胡蘿蔔、洋菇、豌豆等蔬菜,用濃郁肉汁燉煮),上層鋪滿綿密香濃的馬鈴薯泥,再送入烤箱烤至金黃。關鍵差異在於 肉類
    • 牧羊人派 (Shepherds Pie): 嚴格使用 羊肉 (Lamb) 末。
    • 農舍派 (Cottage Pie): 使用 牛肉 (Beef) 末。

    烤過後,表面的馬鈴薯泥會形成一層微焦香脆的外殼,底下是熱騰騰、鹹香濃郁的肉醬,一勺挖下,冷天裡吃上一份,飽足感滿分!這是我學會的第一道英國家常菜,簡單又受歡迎。

  • 推薦理由: 英國家庭料理的溫暖代表,經濟實惠又營養均衡(肉類+蔬菜+澱粉)。馬鈴薯泥與鹹香肉醬的組合百吃不厭。非常適合寒冷天氣。完美體現「英美食坊」中樸實溫暖的家常精髓。是清冰箱剩菜的好方法(笑)。
  • 搭配建議: 簡單搭配一碗清爽的綠葉沙拉平衡口感。淋上額外的肉汁也很棒。配一杯紅酒或黑啤酒 (Stout) 很對味。
  • 實用資訊:
    • 推薦店家(倫敦 – 家常風味): The Windmill on the Common (酒館)。地址:Clapham Common South Side, London SW4 9DE。價格區間:主餐約£14-£18。必點菜單: 他們的牧羊人派(使用羊肉)或農舍派(牛肉)分量實在,馬鈴薯泥綿密,肉醬風味濃郁,很有家的感覺。
    • DIY提示: 家常做法容易!先炒香蔬菜和肉末,加入高湯或肉汁 (Gravy) 燉煮至濃郁(可加點伍斯特醬Worcestershire Sauce提味)。製作滑順的馬鈴薯泥(加牛奶、奶油)。將肉醬倒入烤盤,鋪上馬鈴薯泥,用叉子劃出紋路(幫助烤出脆皮),烤至表面金黃(約180°C烤20-30分鐘)。懶人法: 肉醬可以前一天先煮好更入味。

9. 甜膩的罪惡天堂:香蕉太妃派 (Banoffee Pie)

  • 名稱與特色亮點: 名字結合了香蕉 (Banana) 和太妃 (Toffee),直指核心風味!經典組合是:甜酥餅乾底 (Butter Biscuit Base) + 濃稠香甜的太妃糖醬(通常是煮煉乳製成的Dulce de Leche) + 新鮮香蕉切片 + 打發鮮奶油。最後常撒上巧克力屑或可可粉。口感層次分明:餅底的酥脆、太妃醬的黏稠甜膩、香蕉的軟滑、鮮奶油的輕盈。太妃醬的甜度非常高,是名副其實的「罪惡」甜點。一小塊就非常有滿足感(或罪惡感)。第一次吃可能會被甜度嚇到,但它的組合真的很魔性,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… 然後需要灌很多茶。
  • 推薦理由: 英國受歡迎的現代經典甜點(1970年代發明)。風味組合獨特且誘人(焦糖、香蕉、奶油)。層次口感豐富。是重度甜食愛好者的天堂。視覺上非常誘人。「英美食坊」甜點櫃裡最吸睛的「熱量炸彈」之一,但偶爾放縱一下又何妨?
  • 搭配建議: 絕對需要搭配一杯無糖的熱茶或黑咖啡來中和甜度。份量不用大,一小片就很夠。非常適合作為聚餐時共享的甜點。
  • 實用資訊:
    • 推薦店家(倫敦 – 甜點專賣): The Hummingbird Bakery (多家分店,如Soho)。地址範例:155a Wardour St, London W1F 8WG。價格:一片派約£5-£7。必點菜單: Banoffee Pie Slice – 他們家的太妃醬煮得非常濃郁香甜,香蕉也給得大方,鮮奶油輕盈。
    • DIY提示: 簡易太妃醬做法: 將一罐「未開封」的煉乳整罐放入深鍋中,加水蓋過罐頭,小火慢煮3小時(期間務必保持水蓋過罐頭!非常重要,否則有爆炸風險!),取出冷卻後即變成濃稠的太妃糖醬(Dulce de Leche)。餅底用消化餅壓碎混合融化奶油鋪平冷藏。組合時依序鋪太妃醬、香蕉片、鮮奶油即可。冷藏後食用。警告: 甜度極高!

10. 滋味濃縮:牛肉腰子派 (Steak and Kidney Pie)

  • 名稱與特色亮點: 這是英國傳統肉派的代表之一,也是最具爭議性(很多人聽到腰子Kidney就退避三舍)但深受本地人喜愛的一道。將切塊的牛肉(通常是較硬的部位,適合慢燉)和牛腰子 (Beef Kidney),用濃郁的棕色肉汁 (Brown Gravy) 和洋蔥、蘑菇等一起慢燉至軟嫩入味,再包入酥皮中烘烤。重點在於濃郁深沉的肉汁風味和酥脆的派皮。腰子處理得當(去除筋膜、短暫浸泡去腥)會帶來獨特的濃郁風味和粉嫩的質地,是派餡的點睛之筆。我得承認,第一次鼓起勇氣嘗試時有點忐忑,但那濃郁的肉汁和酥皮,加上腰子特殊的口感(像更濃郁的肝?),意外地和諧,讓人印象深刻!當然,不喜歡腰子味道的人可能無法接受。
  • 推薦理由: 品嚐最傳統、最濃郁的英式肉派風味。體驗英國人對內臟料理的獨到處理(處理得好的腰子不腥)。酥皮與濃稠肉餡的組合是冬日終極安慰食物。是挑戰味覺的「英美食坊」深度體驗。敢嘗試的朋友,這道值得一試。
  • 搭配建議: 最傳統就是搭配馬鈴薯泥和綠葉蔬菜(如豌豆或甘藍菜)。當然也少不了額外的肉汁!配上一杯健力士黑啤酒 (Guinness) 或濃郁的紅酒非常搭調。
  • 實用資訊:
    • 推薦店家(倫敦 – 傳統派店): Pieminister (多家分店,如Covent Garden)。地址範例:43 Earlham St, London WC2H 9LX。價格區間:單個派約£6-£8。必點菜單: Steak & Kidney Pie – 他們專做派,品質穩定,肉餡濃郁,酥皮香脆。處理腰子的功力不錯,腥味低。
    • DIY提示: 處理腰子是關鍵!需仔細去除白色筋膜和核心,切小塊後可短暫浸泡牛奶或醋水去腥。牛肉和腰子需慢燉至軟爛(可用壓力鍋縮短時間)。餡料要夠濃稠(可用麵粉或玉米粉調整),冷卻後再包酥皮烘烤,避免派皮濕軟。難度較高,但成果驚人!

Q&A:關於英美食坊,你可能還想問…

Q:英國食物真的那麼難吃嗎?還是只是刻板印象? A: 哈哈,這問題我出發前也問過!我得承認,刻板印象真的害死人。沒錯,英國菜不像義大利菜或法國菜那樣華麗精緻,它走的是樸實、溫暖、家常的路線。炸魚薯條、烤牛肉配約克郡布丁、各種派(甜的鹹的)、燉煮料理,這些都是紮紮實實的comfort food。重點是食材品質和烹調用心。當然,踩到雷的機率也有(尤其觀光區廉價的炸魚薯條,又油又軟爛真的很可怕),但認真找,像是去 Borough Market 或是當地人推薦的小酒館、烘焙坊,你會發現很多用心料理的美味。別期待米其林星星般的炫技,但那份溫暖實在的滋味,就是「英美食坊」的精髓。我自己就對他們優質的肉品、奶製品(凝脂奶油!起司!)和烘焙(司康、派)印象深刻!

Q:在台灣哪裡能找到比較道地的英國食物?想解饞怎麼辦? A: 在台灣想吃道地英國味,確實需要花點心思找,但並非不可能!以下幾個方向:

  • 專門的英式餐廳/酒吧: 台北、台中、高雄等大城市,通常會有幾家標榜英式料理或愛爾蘭/英國風酒吧(像是 The Brass Monkey, On Tap 等),這些地方比較有機會吃到像是炸魚薯條(看他們用不用啤酒麵糊!)、牧羊人派、全日早餐、甚至週日烤肉(但通常不是每週日都有,且價格較高)。點餐前可以問問做法。
  • 高級飯店的英式下午茶: 這是體驗司康、手指三明治、維多利亞海綿蛋糕等經典下午茶點心的好選擇(像是台北文華東方、寒舍艾美等)。品質通常有保證,但價格不斐。
  • 進口超市: 像 Jasons、Citysuper 等,可以找到英國進口的材料:英國起司(切達起司Cheddar、斯第爾頓藍紋起司Stilton)、奶油(像金桶奶油Lurpak)、果醬(例如Tiptree)、餅乾(消化餅Digestives、奶油酥餅Shortbread)、茶葉(Fortnum & Mason, Twinings, Whittard)、罐裝太妃醬、甚至冷凍的約克郡布丁或蘇格蘭炸蛋(自己加熱)。買回家自己動手做是最能還原「英美食坊」精神的方式!網路上也有很多英國奶奶的家常食譜可以參考。
  • 烘焙坊: 有些注重歐式麵包的烘焙坊或咖啡廳,可能會有賣好吃的司康(Scone)。觀察它外型是否樸實(不是圓滾滾像蛋糕那種),有沒有搭配凝脂奶油(Clotted Cream)和果醬販售,是個指標。
  • DIY! 其實很多經典菜色(牧羊人派、司康、維多利亞海綿蛋糕、伊頓混亂)做法並不複雜,買對材料(尤其奶油、奶製品)自己在家做,往往是最經濟實惠也最能調整合自己口味的方式。挑戰看看約克郡布丁或蘇格蘭炸蛋也很有趣!

Q:英國人真的很常在喝茶嗎?他們的茶有什麼特別? A: 茶對英國人來說,絕對不只是一種飲料,更像是一種生活儀式!「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?」是化解尷尬、安慰情緒、工作間歇、起床後、睡前… 幾乎任何時刻的萬用金句。他們喝茶的頻率真的很高(每天好幾杯)。特別之處在於:

  • 種類: 最普遍的是 紅茶(Black Tea)。常見品牌像 PG Tips, Typhoo, Tetley 是平價日常款。「英式早餐茶」(English Breakfast Tea) 濃烈,適合早上提振精神;「伯爵茶」(Earl Grey) 帶佛手柑香氣,非常經典;「下午茶」(Afternoon Tea) 通常較早餐茶溫和一些。Fortnum & Mason 的茶是較高級的選擇。
  • 喝法: 「Builders Tea」(工人茶)是經典:濃濃的紅茶(茶包居多),加入牛奶(通常是全脂鮮奶),很多時候也會加糖。順序之爭:「Milk-In-First」(MIF) 先加牛奶 vs. 「Milk-In-After」 (MIA) 先倒茶再加奶,各有擁護者(據說以前怕熱茶燙壞骨瓷杯會先加冷奶)。喝茶時通常會配餅乾、蛋糕或司康(下午茶場合)。
  • 文化: 下午茶 (Afternoon Tea) 是更正式的社交場合(通常是下午3-5點),包含三明治、司康、小蛋糕,搭配精緻茶具。體驗一次正統的下午茶,是感受英國「英美食坊」精緻面的好方式。在普通家庭裡,一個馬克杯、一個茶包、一點牛奶和糖,就是隨時隨地的溫暖慰藉。總之,想融入英國生活,學會喝茶(或至少理解茶的重要性)就對了!

這趟「英美食坊」的旅程,從懷疑到驚豔,從街頭小吃到溫馨家常菜,再到優雅的下午茶點心,每一口都是對英國飲食文化的新認識。它或許沒有華麗的外表,但那份紮實的用料(好的肉品、優質奶製品)、溫暖飽足的味道(尤其在陰冷天氣裡!),以及悠久的傳統和獨特的飲食儀式(下午茶、週日烤肉),都構成了獨一無二的魅力。下次聽到「英國菜」,別再說只有炸魚薯條啦!鼓起勇氣試試約克郡布丁的鹹香、牧羊人派的溫暖、司康配凝脂奶油的幸福、或是挑戰一下牛肉腰子派的濃郁深度。你會發現,「英美食坊」的世界,遠比想像中豐富多彩得多!記得找間當地人推薦的小酒館,或是動手在家試做一道,親自感受那份屬於英倫的滋味吧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