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真的,身為一個把「吃」當成人生重大事業的人,臺北各大市場、夜市早就被我踏遍。但直到去年某個飄著細雨的週六早晨,被住天母的老饕朋友硬拉著說要「開眼界」,我才真正踏進了這傳說中的 復興市場。天啊!以前怎麼會錯過這裡?它根本就是一個臥虎藏龍的美食巨型寶庫!今天就讓我這個「吃貨雷達」,用最真實的味蕾體驗,帶你潛入 復興市場,挖掘那些讓在地人甘願早起排隊的好味道,順便分享超實用的逛市場攻略。
目錄
交通&停車場:開車族福音,騎車族也算方便
講到去市場,最煩惱的就是停車!尤其像我這種習慣開車採買或一次掃貨的人。第一次去 復興市場,坦白說有點迷路,繞了兩圈才找到入口(汗)。不過摸熟後就發現,這裡對開車族算是相對友善的啦!
- 市場專屬地下停車場: 這絕對是最大福音!位置就在市場正下方,入口在農安街(靠近復興北路那一側)。雖然車位不算爆炸多,但比起很多路邊違停或要繞八百圈的市場,復興市場這個停車場簡直救了老命!而且收費合理,平日每小時40元,假日50元。重點是,停好車直接搭電梯或走樓梯上來就是市場,滿手戰利品不用扛著走超遠,這點大加分!(記得早點來,熱門時段還是要小排隊)
- 路邊停車格: 市場週邊的復興北路、農安街、雙城街等,都有收費路邊停車格。平日比較好找,假日?嗯...考驗人品和耐心。我試過兩次週日早上九點到,繞了十五分鐘才在雙城街尾巴撈到一個位子,差點放棄直接回家。
- 機車停車: 相對容易多了!市場週邊人行道劃設了蠻多機車格,農安街、雙城街、復興北路兩側仔細找找都有。停好走幾步就到。
- 大眾運輸:
- 捷運: 最方便是搭到「中山國小站」(中和新蘆線),從1號出口出來,沿著民權東路走,右轉農安街,步行約7-10分鐘就能看到 復興市場 的招牌了。或是搭到「行天宮站」(一樣中和新蘆線),從4號出口出來,沿松江路走,左轉農安街,稍微遠一點點,大概12-15分鐘。
- 公車: 附近公車路線超多!站牌名稱找「吉林國小」、「農安街」、「民權吉林路口」或「復興北路」。像是 5、26、41、49、63、74、214、225、285、505、527、612、617、801、803 等等都會到附近。下車後稍微看一下地圖或問人,很快就能走到。
復興市場交通停車資訊一覽表
| 方式 | 詳細資訊 | 便利度 | 備註 |
|---|---|---|---|
| 專屬停車場 | 入口處:農安街(近復興北路) 位置:市場地下室 收費:平日 40元/時,假日 50元/時 |
⭐️⭐️⭐️⭐️⭐️ | 最推薦開車族! 位置方便,採買後直接下樓取車超輕鬆。早到有位! |
| 路邊停車格 | 週邊道路:復興北路、農安街、雙城街等 收費:依臺北市公有停車格規定 |
⭐️⭐️⭐️ | 平日較易找車位,假日難度高。 需耐心繞行。 |
| 機車停車 | 週邊人行道劃設機車格 區域:農安街、雙城街、復興北路兩側 |
⭐️⭐️⭐️⭐️ | 相對容易停放。 留意紅線區域勿停。 |
| 捷運 | 中山國小站 (1號出口):沿民權東路走,右轉農安街,步行約 7-10分鐘 行天宮站 (4號出口):沿松江路走,左轉農安街,步行約 12-15分鐘 |
⭐️⭐️⭐️⭐️ | 中山國小站更近! 下雨天或不想找車位的好選擇。 |
| 公車 | 鄰近站牌: "吉林國小"、"農安街"、"民權吉林路口"、"復興北路" 路線: 5, 26, 41, 49, 63, 74, 214, 225, 285, 505, 527, 612, 617, 801, 803 等 |
⭐️⭐️⭐️⭐️ | 路線選擇多! 下車後依地圖或詢問步行可達。適合不開車/騎車的民眾。 |

營業時間:早起的鳥兒才有蟲吃,睡到中午請吃閉門羹!
想要征服 復興市場,請務必調整你的生理時鐘!這裡絕對不是睡到自然醒後還能悠閒逛的地方(苦笑)。它可是非常典型的「早市」性格。
- 主要營業時間: 絕大多數的攤販,從 清晨 6:00 左右就開始陸續擺攤 了!真正熱鬧滾滾、人聲鼎沸的黃金時段是 早上 7:00 到中午 12:00。這段時間最精彩,東西也最齊全、最新鮮。你可以看到穿著睡衣的在地阿伯阿嬤、穿著時髦的年輕主婦、還有像我這種眼神發亮四處掃射的貪吃鬼擠在一起。
- 收攤時間: 大部分攤位會在 下午 1:00 到 2:00 之間陸續收攤,動作慢的頂多撐到 2:30。是的,你沒看錯,就是這麼早!超過下午一點半進去,你可能會看到一片冷清,鐵門拉下大半,只剩下零星的雜貨店或幾攤賣乾貨的還開著,熱食熟食區幾乎全滅。我第一次下午兩點多不信邪跑來,站在空蕩蕩的市場中庭,只有冷風吹過和我臉上三條線... 深刻體會到「市場過午不候」這句話。
- 特殊狀況:
- 有些專賣晚餐食材或特定品項的攤位 可能 會開晚一點點,但極少數。
- 週一 多數固定攤位會公休!所以千萬別週一跑來,撲空的機率超高。想買特定美食,出發前最好再確認一下攤位資訊(後面我會告訴你最熱門的那幾家)。
結論就是:想吃新鮮好料、感受熱鬧氛圍,請務必趕早!建議最晚 10:30 前抵達戰場。睡到中午才想來逛 復興市場?門都沒有啦!
美食推薦:老饕認證!10攤必吃清單,口水擦乾再往下看!
好啦,重頭戲來了!每次踏進 復興市場,那股混合著新鮮蔬果、現烤肉香、油炸酥脆、湯頭鮮甜的複雜香氣撲鼻而來,肚子立刻不爭氣地咕嚕叫。經過無數次親身踩點(外加幾次踩雷經驗),精選出10攤我心頭好,真心不騙的那種!每家都附上詳細資訊,方便你按圖索驥。
1. 無名鹹粥 & 現炸紅燒肉、蚵仔酥
介紹: 這攤! 復興市場 的早餐王者之一!位置靠近農安街入口附近。簡陋的攤位前永遠排著人龍。主角是那碗古早味鹹粥,米粒熬得微微化開,湯頭清爽又帶著大骨的香氣,裡面有切小塊的赤肉條和香菇絲,撒上芹菜珠和油蔥酥,看似簡單卻讓人一口接一口。但真正厲害的是旁邊炸得金黃酥脆的配料!必點紅燒肉(三層肉醃漬入味炸透,肥瘦相間超Juicy)、蚵仔酥(新鮮肥美裹薄粉炸,完全不腥)、炸豆腐、炸蝦捲也超多人點。記得點碗鹹粥配上幾盤炸物,再沾點他們的特調醬油膏加甜辣醬,絕配!是我心中 復興市場 的代表性味道。
2. 老牌杏仁露 & 冰品
介紹: 吃完鹹的,該來點甜的涼的!這家是老字號,在 復興市場 賣了幾十年。主打就是純手工製作的 古早味杏仁露!顏色是天然的米白色,不是那種死白的化學色。杏仁味香濃但不刺鼻,口感滑順細膩,甜度適中,非常消暑解膩。冬天也有熱的可以喝。除了杏仁露,他們的傳統冰品也很棒,像是米苔目、粉粿、綠豆、紅豆等配料,糖水也不會死甜。夏天來一碗綜合冰加一勺杏仁露,完美!這攤永遠是我的 復興市場 甜點完美句點。

3. 阿萬鵝肉
介紹: 喜歡鵝肉的一定要鎖定這攤!阿萬師傅的手藝在 復興市場 可是有口皆碑。鵝肉選得好,處理得當。重點是他們家的 煙燻鵝肉,香氣非常迷人,肉質紮實有嚼勁卻不柴,皮的部分帶點煙燻香氣和油脂,超好吃!也有鹹水鵝肉可選。除了鵝肉切盤,鵝油拌飯(麵線)也是一絕,香氣十足。冬天會有限定的鵝肉湯麵線,湯頭鮮甜暖和。攤位上還有賣鵝胗、鵝腸、鵝血糕等部位,愛吃內臟的別錯過。記得早點去,太晚可能只剩下部位或賣完囉。這攤算是 復興市場 的「高階」熟食選擇之一。
4. 無名手工水餃(高麗菜/韭菜)
介紹: 這攤水餃在 復興市場 的婆婆媽媽界超級有名!沒有招牌,就是一個阿姨在角落默默地包,動作飛快。只賣兩種口味:高麗菜豬肉 和 韭菜豬肉。皮是手工桿的,厚度適中帶點Q勁。內餡飽滿紮實,調味非常簡單家常,吃得到蔬菜的清甜和豬肉的鮮香,沒有過多調味料搶戲。就是家裡媽媽或阿嬤會包的那種熟悉的好味道!可以買生水餃回家自己煮(超搶手,要排隊),也可以現場點一碗煮好的(限量,通常更早賣完)。我個人偏愛高麗菜口味,清爽不膩。韭菜的香氣也很足。是 復興市場 冷凍庫必囤貨之一!買回家煮,省一餐又好吃。

5. 老攤油飯 & 芋頭排骨湯
介紹: 這攤也是 復興市場 的經典臺式早餐組合。油飯是傳統做法,糯米蒸得恰到好處,粒粒分明又帶著Q黏感,拌入香菇、肉絲、蝦米等配料,香氣撲鼻,不會過油膩。有時候還會吃到香香的紅蔥頭酥。重點是他們的 芋頭排骨湯!湯頭清甜帶著芋頭香,排骨燉得軟嫩,芋頭塊鬆軟綿密到不行,入口即化。冷冷的早上來一碗這個熱湯,整個胃都暖起來。油飯配芋頭排骨湯,飽足感滿分,是很多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組合。位置可能不算太顯眼,但跟著味道和人潮走就對了。
6. 現做潤餅捲
介紹: 復興市場 有好幾攤潤餅,但這家是我吃了幾次後最喜歡的!老闆娘動作俐落,餅皮是現場手工做的,薄而有韌性。配料非常豐富:高麗菜、豆芽菜、紅蘿蔔絲、豆乾絲、蛋皮、花生粉、糖粉、香菜,還可以選加肉(滷肉或香腸片)或不加。他們的 高麗菜炒得清脆香甜 是關鍵,不會濕濕爛爛。花生粉夠香,糖粉比例也剛好,不會太甜膩。每一捲都包得紮實飽滿,蔬菜的爽脆、蛋皮的香、花生糖粉的甜鹹交織,口感層次很棒。當早餐或點心都非常適合。

捲
7. 古早味粉粿 & 菜燕
介紹: 這攤專門賣傳統甜點,小小攤位但品項不少。主角是 手工粉粿!黃澄澄的,口感超級Q軟彈牙,帶著淡淡的樹薯粉香和黑糖香氣(看老闆當天用哪種糖熬),不是那種硬硬的塑膠感。可以單買粉粿塊回家自己處理,也能現場買已經切好淋上糖蜜的。他們家的 菜燕(冬瓜茶凍)也很受歡迎,清澈透亮,有濃鬱的冬瓜茶香,微甜清涼。還有賣涼糕、麻糬等。夏天買一盒粉粿或菜燕回家冷藏,冰冰涼涼的吃,超爽快!是 復興市場 裡清涼甜蜜的小確幸。
8. 真誠手工包子饅頭
介紹: 這家包子饅頭攤在 復興市場 非常有人氣,常常需要排隊。老闆堅持手工揉麵、老麵發酵,所以麵皮吃起來特別有嚼勁,帶著自然的麵香。口味非常多樣:招牌鮮肉包(肉餡飽滿多汁,蔥香十足)、高麗菜包(清爽脆口)、芝麻包(流沙芝麻內餡超香濃)、芋頭饅頭(看得到芋頭塊)、黑糖饅頭(黑糖香氣濃鬱不死甜)等等。每一種都真材實料,而且個頭不小。買回家當早餐或點心,蒸一下就能吃。我特愛他們的鮮肉包,冷凍庫常備!是 復興市場 裡的紮實麵點擔當。

9. 現燙魷魚 & 脆管
介紹: 喜歡海鮮小吃的看過來!這攤專門賣 新鮮現燙的魷魚和脆管(小管)。攤位上擺著新鮮處理好的魷魚/小管,客人點了就現場丟入滾水中快速川燙,起鍋後瀝乾,剪成適口大小,簡單淋上特調蒜蓉醬油膏(或加點哇沙米),撒上薑絲,就這樣!吃的就是那口 鮮甜脆彈!沒有過多調味,海味十足。魷魚肉厚有嚼勁,脆管則更為爽脆。天氣熱的時候來一盤,沾點帶嗆的哇沙米醬油,超級開胃!價格透明,通常旁邊有座位可以坐著吃。是 復興市場 海派滋味的代表。
10. 老字號豆花攤
介紹: 吃完一輪重口味的,最後還是要來點甜湯收尾才圓滿!這家豆花攤在 復興市場 開了非常久。豆花是傳統鹽滷豆花,口感綿密細緻,豆香味濃鬱。糖水是熬煮的蔗糖水,不會死甜。配料選擇很多:軟爛的花生、煮得透心的紅豆、QQ的珍珠、滑嫩的粉圓,還有綠豆、薏仁等。我個人最愛 花生豆花,花生仁燉得超級軟糯,入口即化,配上滑嫩的豆花和溫潤的糖水,簡單卻讓人滿足。冬天也有熱豆花可以選。老闆娘動作很快,但生意太好有時要小等一下。算是 復興市場 裡甜蜜的傳統滋味。

Q&A:復興市場快問快答
Q1:復興市場最有名、歷史最久的攤位是哪一家?
這個有點難說哪家「最」老,因為很多攤都開超久!不過像鹹粥炸物、老牌杏仁露、阿萬鵝肉、還有那家無名水餃,都是在市場裡經營數十年、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老字號口碑攤,詢問度都超高。
Q2:開車去復興市場,停車場容易滿嗎?有什麼技巧?
復興市場的地下停車場雖方便,但車位不算非常多。強烈建議週末假日最晚9點前要到!越早越好(配合市場營業時間)。平日雖然好點,但10點後也容易滿。如果停車場滿了,繞復興北路或雙城街找路邊格是備案(但假日真的靠運氣)。騎機車或搭捷運到中山國小站走過來,真的省心很多。
Q3:想買些復興市場特有的伴手禮或食材回家,有什麼推薦?
當然有!除了上面介紹的熟食,可以考慮:
- 真誠包子饅頭的生包子饅頭帶回家冷凍。
- 無名手工水餃的超搶手生水餃。
- 古早味 粉粿、菜燕 整盒帶回家冰涼吃。
- 市場裡也有些不錯的 乾貨攤(香菇、蝦米、幹貝),品質通常比外面好,價格實在,適合煮婦煮夫。仔細逛逛 復興市場 的角落,常常會有驚喜發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