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一個在臺灣街頭巷尾鑽研美食多年的老饕,淡水老街的滋味可是刻在我心尖上的。這次就讓我用最真實、最接地氣的方式,跟你分享我踩點無數次後,真心覺得不可錯過的「淡水老街必吃」清單。保證不是那種冷冰冰的攻略,而是像我坐在老街邊吃邊跟你聊天一樣自然。
目錄
淡水老街怎麼去?停車位簡直像在玩尋寶遊戲!
講到去淡水老街,交通真的算方便,但開車族要有點心理準備,找停車位絕對是技術活,也是運氣活。我最常搭捷運淡水信義線,終點站「淡水站」下車,1號出口出來,走個幾分鐘就到老街入口了。方便、省錢、不用煩惱停車,大推!假日人潮那個洶湧啊,早點出門或乾脆傍晚來,可能會舒服點(這種時候就覺得住臺北真好,捷運萬歲)。
那開車的朋友呢?唉,說到這個我就頭痛。老街周邊的公有停車場,像是「淡水捷運站地下停車場」、「淡水中山路立體停車場」,假日基本上一位難求,你可能得繞上好幾圈,或者乾脆早點出門搶車位(我是那種寧願搭捷運的懶人)。路邊停車格當然有,但真的要靠運氣,而且假日收費不便宜。稍微遠一點點的地方,像漁人碼頭停車場或是沙崙停車場,位置通常比較多,但就得搭公車或散步一段路進老街了(當作熱身運動?)。我的真心建議?除非你打算買超多伴手禮或帶長輩小孩,否則還是捷運最省心。停車費省下來多吃幾樣小吃,多香啊!
說到淡水老街必吃,我的口袋名單可都是血淚(錢包淚)換來的!
好啦,重點來了!在老街邊走邊吃,是我覺得最享受的方式。下面分享的,都是我個人回訪N次,覺得最能代表淡水風味,真正扛得起「淡水老街必吃」這塊招牌的店家。當然口味很主觀,但我保證都是在地人氣王!(最近又被觀光客擠滿了就是…)
阿給(À-gěi) – 沒吃過別說你來過淡水!
介紹: 這可以說是淡水最具代表性的小吃,沒有之一!第一次聽到名字還以為是日文的「揚げ」,後來才知道是日治時期流傳下來的做法。簡單說,就是把油豆腐挖空,塞進用滷汁炒過的冬粉,再用魚漿封口,蒸熟後泡在特製的甜辣醬汁裡。咬下去,油豆腐吸飽了湯汁,冬粉夠味,魚漿鮮香,那個口感層次真的很妙。每次來淡水,這一味絕對是開場白。你說它驚為天人嗎?倒也不是,但就是有種樸實的古早味,讓人想念。
地址: 老街上賣阿給的店超級多!但我個人最常去,也覺得味道最穩定的有兩家:
- 文化阿給: 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6-4號 (這家在老街尾巴靠近真理大學、淡江中學那邊,很多人會特地走上去吃,環境比較清幽,但要走一小段坡)。這家醬汁我覺得甜鹹比例抓得剛好。
- 老街阿給: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135-1號 (就在熱鬧的老街中段)。這家方便,味道也不賴,醬汁感覺稍微甜一點點。
營業時間: 大部分店家都是 早上06:00 ~ 下午賣完為止 (約17:00-18:00左右)。想吃真的要趁早,尤其是文化阿給,太晚去冬粉可能會賣光!我曾經下午三點多去就撲空過,超扼腕。
價格區間: 一碗約 NT$40 – NT$50。通常就是單賣阿給,有些店會配魚丸湯。這個價錢,當點心或輕食都很OK。
淡水魚丸 – 彈牙鮮美,湯頭是靈魂!
介紹: 淡水靠海,魚丸當然也是一絕!這裡的魚丸主要是用鯊魚肉或𩵚魠魚肉做成,口感特別紮實Q彈,咬下去會感受到魚肉的鮮甜在嘴裡爆開(小心燙口!)。搭配清爽的大骨湯,撒點芹菜末和胡椒,簡單卻讓人回味無窮。我特別喜歡那種不加太多粉的真材實料感。有時候天氣微涼,來上一碗熱呼呼的魚丸湯,整個人都暖起來了。
地址: 老街上同樣超多魚丸店。推薦幾家老字號:
- 可口魚丸: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32號(就在老街核心區,招牌很大)。這家很有名,觀光客超多,但我覺得品質還算穩定,魚丸扎實,湯頭不錯。
- 許義魚酥: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184號(這家魚酥有名,但他們的魚丸湯也很經典!)。他們的魚丸我覺得口感稍微軟一點點,但鮮味足,而且店裡還可以順便買魚酥。
- 德裕魚丸: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26號(也在熱鬧的中正路上)。也是老店之一,擁護者不少。
營業時間: 約早上08:00 ~ 晚上19:00或賣完。通常開得比阿給店晚一點。
價格區間: 一碗魚丸湯約 NT$40 – NT$50。也有賣生的魚丸讓你帶回家煮。
阿婆鐵蛋 – 越嚼越香的黑金小零嘴!
介紹: 這絕對是淡水最強伴手禮!其實就是滷了很久很久的雞蛋或鳥蛋(也有鵪鶉蛋),滷到蛋白變得像橡皮一樣Q硬,顏色深黑,味道超級濃縮,鹹香帶點微甜。一開始咬覺得好硬,但越嚼那個滷汁的香氣就越出來,很適合配茶或當零嘴。我辦公室抽屜永遠放一包解饞用。不過牙口不好的朋友要小心,真的蠻硬的!而且說實話,有些店家的鐵蛋滷得有點過頭,只剩死鹹,買之前最好試吃一下。真空包裝的跟老街現賣的,味道真的差一截(當然儲存期限也差很多啦)。
地址: 最有名的就是創始店!
- 阿婆鐵蛋 – 創始老店: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135-1號 (就在老街中段,很好找)。認明這個招牌就對了!雖然現在很多分店和模仿的,但還是覺得老店的味道最經典(心理作用?)。
營業時間: 大約上午09:30 ~ 晚上20:30(假日可能會開更晚)。畢竟是伴手禮店,時間比較彈性。
價格區間: 一包(約10顆左右)約 NT$100 – NT$120。買多通常會有折扣。老實說不便宜,但耐吃,而且送禮體面。
淡水蝦捲 – 酥脆外皮包著滿滿海味!
介紹: 這是我個人私心很愛的點心!跟臺南的蝦捲不太一樣,淡水的通常比較細長,外皮炸得金黃酥脆,裡面餡料除了新鮮蝦仁漿,常常還會加入豬絞肉、魚漿、蔥花等,讓口感更豐富。重點是那個酥脆的外皮,咬下去喀滋作響,裡面的餡料鮮甜多汁(小心燙!),沾點甜辣醬或哇沙米醬油,超涮嘴!每次走過炸蝦捲的攤子,那個香味根本就是犯罪,讓人無法抗拒。一根接著一根,停不下來。缺點?熱量炸彈無誤。
地址: 很多小吃攤或店面都有賣。
- 半坪屋糯米腸: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11巷3號(這家在小巷子裡,招牌是糯米腸,但他們的蝦捲也很有名!)這家的蝦捲個頭不大,但餡料飽滿,炸功不錯。
- 緣味古早味現烤蛋糕旁的小攤: 在熱鬧的老街上,這攤的蝦捲我也常買(抱歉,攤販地址很難精確,認緣味蛋糕隔壁就對了)。現炸出爐的最好吃!
- 很多海產店門口也會擺攤賣,看到人多的通常不會太雷。
營業時間: 大約中午11:00 ~ 晚上賣完為止。通常下午開始比較有得買。
價格區間: 一份(約2-3條)約 NT$50 – NT$70。現炸趁熱吃才是王道,冷掉油味會跑出來就沒那麼好吃了。
巨無霸霜淇淋 – 邊走邊吃的療癒系風景!
介紹: 逛累了、吃鹹了,來支超大支的霜淇淋簡直是天堂!淡水的巨無霸霜淇淋真的名副其實,高度超誇張,常常比臉還大(拍照效果十足)。口味很多,最經典的就是牛奶和綜合(牛奶+巧克力)。牛奶味濃鬱香醇,巧克力味也不會太死甜。雖然不能說用料多頂級(畢竟價格在那),但那種童年回憶的簡單奶香,加上超級吸睛的外型,還有邊走邊吃看河景的悠閒感,就是淡水老街的標配體驗啊!不過融化速度飛快,要吃得快,不然會滴得到處都是(過來人的狼狼狽經驗談)。我個人覺得綜合口味最平衡。
地址: 老街上超級多家!幾乎走幾步就有一間。
- BaBa 複合式霜淇淋: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1弄(馬偕銅像圓環附近)。
- 晴光霜淇淋: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(很多分攤)。
- 認明那個機器在擠出超長霜淇淋的攤位就對了!通常都很多人排隊買。
營業時間: 大約上午11:00 ~ 晚上21:00 或看天氣/人潮。天氣好的假日生意最好。
價格區間: 一支約 NT$40 – NT$60(看口味)。以那個Size來說,CP值算高了!
魚酥/蝦酥 – 唰嘴到停不下來的伴手禮之王!
介紹: 這跟鐵蛋一樣,是淡水最具代表性的伴手禮!把新鮮的魚肉(通常是狗母魚)或蝦肉打成漿,調味後做成細條狀油炸而成。口感超級酥脆,鹹香夠味,帶點海鮮的鮮甜。原味就很好吃,還有辣味、海苔、梅子等口味可以選擇。看電視、泡茶、聊天時的最佳良伴,開一包真的會不知不覺嗑光光(體重計哭泣)。我覺得比洋芋片好吃多了,至少是真材實料的魚蝦。但有些牌子比較油,或是粉感重,買之前最好試吃。我最愛吃辣味的,帶點刺激更過癮。
地址: 老街上各大伴手禮店、魚酥專賣店都有。
- 許義魚酥: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184號(前面提過,他們的魚酥很有名)。
- 登峰魚酥: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117號。
- 三協成餅鋪: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81號(以傳統糕餅聞名,但也有賣魚酥蝦酥,品質不錯)。
營業時間: 約上午09:00 ~ 晚上21:00(伴手禮店通常開比較晚)。
價格區間: 一包(約200g)約 NT$100 – NT$150。買多盒裝通常有優惠。這個送禮自用兩相宜,儲存期也長。
除了經典小吃,這些也值得一試!
除了上面那些絕對不能錯過的「淡水老街必吃」巨星,還有一些我覺得很有特色,值得你留點胃容量試試看的:
- 阿香蝦捲隔壁的「炭烤臭豆腐」: 對,就是這麼妙的位置。跟一般油炸臭豆腐不同,它是用炭火烤的!外皮帶著炭香,裡面依然軟嫩,配上泡菜,很特別的風味。喜歡臭豆腐的人可以試試看,我覺得比炸的清爽一點。
- 麻吉奶奶鮮奶麻糬: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20號。這家很特別,麻糬是用鮮奶做的,不黏牙,口感很軟Q滑順,像固體的鮮奶,有原味、花生、芝麻等口味可以沾著吃。喜歡奶香和清爽口感甜點的人會愛(對我來說有點太奶了,但我朋友超愛)。
- 淡水老牌可口豬腳: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51號。如果你想吃點正餐,這家老店的豬腳滷得很透,入味軟爛又不死鹹,配上筍絲、滷肉飯,很滿足。算是老街上的「硬菜」選擇。
- 海風餐廳 or 海宴餐廳: 想吃新鮮海產?淡水河口的餐廳選擇不少,點些當季魚蝦、炒海瓜子,坐在河邊吃,別有風味。不過價格就比較觀光區了,點菜前先問清楚價格比較保險。
- 淡水酸梅湯: 走到哪幾乎都有賣。用古法醃製的酸梅熬煮,冰冰涼涼、酸酸甜甜,非常解渴解膩!逛到滿頭大汗時來一杯,立刻回血。建議不要買太鮮豔顏色的,天然一點的好。
逛淡水老街,這些眉角不注意,小心踩雷又掃興!
好啦,吃得開心很重要,但有些小細節不注意,可能會讓你的「淡水老街必吃」之旅打折扣唷!這些都是我繳了學費換來的教訓:
- 人潮就是錢潮,也是煩惱來源: 假日、連續假期,淡水老街絕對是「萬頭鑽動」等級!想吃熱門小吃?排隊排到懷疑人生是常態。停車位?更是夢幻逸品。真心建議平日來訪,或是假日「早到」或「晚到」(早上10點前,或傍晚4點後)。黃昏時分其實很舒服,夕陽很美,人潮也稍微退去一些。我愛黃昏來,吃點東西,看夕陽,完美。
- 現金為王,零錢要帶夠: 雖然有些店家開始收行動支付或信用卡,但老街裡大部分的小吃攤、伴手禮店,尤其是巷子裡的老店,還是習慣收現金。記得錢包裡多放點零錢(百元鈔最好),買小吃才方便。為了買一支霜淇淋翻遍口袋找零錢,後面排隊的人眼神壓力很大啊!
- 垃圾桶?自己帶袋子比較實在! 淡水老街的垃圾桶設定… 嗯,常常是一位難求,或是爆滿狀態。邊走邊吃的垃圾(竹籤、衛生紙、霜淇淋滴下來的…),請發揮公德心,隨身帶個小塑膠袋裝起來,走到有垃圾桶的地方再丟(或是帶回捷運站丟)。維持環境整潔,大家逛起來才舒服嘛。
- 貨比三家不吃虧,試吃是權利: 伴手禮店真的超級多!魚酥、鐵蛋、蝦酥… 每一家都說自己是老店、創始店。價格、口味其實略有差異。別急著在第一家就買下去,多走幾家看看、試吃一下,挑自己最喜歡的味道和最實在的價格再下手。很多店都有提供試吃,不用客氣!
- 價格標示要看清楚: 小吃攤的價目表通常都貼在明顯處,買之前稍微瞄一下。有些海產餐廳或比較「觀光」的店,價格可能偏高,點餐之前(尤其是海鮮時價品)先詢問清楚價格,避免結帳時嚇一跳。這點在哪個觀光區都一樣啦。
- 注意食品衛生與新鮮度: 雖然是老街小吃,基本的衛生還是要注意。觀察一下攤位的環境、老闆的習慣(有沒有戴手套、找完錢有沒有摸食材…)。容易變質的食物(比如沒冷藏的阿給、魚丸)如果感覺放太久或味道不對,就別冒險了。相信自己的直覺!
- 防曬防雨不可少: 淡水天氣變化快,尤其靠河邊。夏天太陽毒辣,帽子、陽傘、防曬乳必備!冬天風大又常飄雨,外套、雨具要準備好。穿雙好走的鞋更是基本,老街地面是石板路,高跟鞋走久會想哭。
- 河邊風景雖美,安全第一: 帶小朋友的家長,靠近河岸邊(尤其是沒有護欄的區段)一定要牽好小孩。拍照時也請注意腳下安全。
淡水老街必吃 Q &A:老饕幫你解答!
最後,整理幾個大家最常問的問題,用我的經驗來回答:
1. Q:淡水老街什麼時候去人最少?
A: 絕對是「非假日的上午」!店家剛開門,食材最新鮮,人潮最少,走起來最舒服。其次是「假日的傍晚時分(約4點後)」,旅行團走了,夕陽很美,排隊也不會那麼誇張。避開連續假期和大節日更是鐵則!(但我知道很難…)
2. Q:淡水老街有沒有適合素食者的選擇?
A: 有,但選擇確實不像葷食那麼琳瑯滿目。可以試試:
- 阿給: 傳統阿給的魚漿封口是葷的,但有些店家(特別詢問)可能提供「素阿給」,用豆皮之類封口,醬汁也不含葷。要找一下或事先問。
- 巨無霸霜淇淋: 通常牛奶/巧克力口味是奶素(留意成分標示)。
- 一些炸物攤: 可能有地瓜球、芋頭餅之類的素食炸點。
- 麻吉奶奶鮮奶麻糬: 原味鮮奶麻糬通常是奶素(沾粉要注意)。
- 老街也有些賣素食麵、素粽的小攤或小店, 需要仔細找找看。建議出發前先做點功課。素食朋友來淡水,可能要降低對「淡水老街必吃」經典款的期待,探索其他小吃。
3. Q:除了上面提到的,還有什麼隱藏版或在地人私房推薦的淡水老街必吃嗎?
A: 這個問題很有趣!所謂「在地人私房」其實有點難定義,畢竟淡水就這麼大,好吃的店大家口耳相傳也都知道了。不過,我會建議:
- 往小巷子鑽: 主幹道中正路人擠人,旁邊平行的清水街或一些小岔路(像重建街),有時會發現一些比較低調但歷史悠久的小店或攤販,賣的東西可能更樸實傳統(例如傳統糕餅、手工豆花、自家做的醬菜等)。
- 試試非觀光客排隊店: 像魚丸或蝦捲,如果那些名店人太多,不妨試試看隔壁攤或人沒那麼多的店,有時會發現意外驚喜(也可能踩雷,這就是探險的樂趣)。
- 「三協成餅舖」的現烤蛋糕: 雖然不是鹹食,但他們家現烤出爐的綠豆椪、咖哩餅真的香到不行!買個當點心或帶回家都很棒。算是伴手禮之外的隱藏亮點。
- 淡江中學/真理大學周邊: 走上坡到文化阿給那區,附近也有些寧靜的小咖啡館或簡餐店,氣氛跟老街截然不同,適合想暫時逃離人潮歇歇腳的人。
呼,寫到這裡,我的口水都不知道流了幾輪了。淡水老街就是有這種魔力,每次去都還是會被那些熟悉的味道吸引。希望這篇滿滿個人經驗的「淡水老街必吃」指南,能幫你避開雷區,吃得開心又滿足!記得多帶點現金、穿好走的鞋、保持好心情,去發掘屬於你自己的淡水美味記憶吧!出發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