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真的,在臺灣過日子,飯、菜、湯這三樣東西,簡直像呼吸一樣自然。我這人沒啥大本事,就是愛吃、愛煮、愛琢磨怎麼把這三樣湊在一起,吃得舒服又滿足。有時候下班累得像條狗,心裡只想著:「拜託,來碗熱湯配飯菜吧!」那種溫暖從喉嚨滑到胃裡的感覺,才是真正的續命仙丹。不過說來好笑,我也不是一開始就懂其中奧妙。
還記得第一次發狠想煮一鍋「完美」的飯菜湯,結果呢?排骨湯熬到只剩半鍋水,青菜黃得像醃過頭,白飯還煮成稠粥。那次真是徹底失敗!但也讓我明白一件事:臺灣家常的飯菜湯,精髓從來不在多豪華,而是那份溫暖踏實的滋味。今天就來聊聊這些年我摸爬滾打出來的經驗,分享幾道真正能撫慰人心的飯菜湯組合,還有幾次差點燒掉廚房的慘痛教訓(別笑!)。就算廚房新手,也能煮出滿滿的幸福感。
目錄
經典不敗:香菇雞湯飯菜湯組合
這組合在我家出現的頻率,高到連我媽都說:「又是香菇雞?」沒辦法,它就是耐吃、耐凍又好煮!
香菇雞湯
- 食譜: 這湯要濃要清都行,重點是雞肉別煮老了。
- 食材:
- 土雞腿或雞翅 1斤(土雞肉質好,湯頭讚!超市肉雞也行,但風味差一截)
- 乾香菇 8-10朵(選傘厚、香氣足的,泡軟後水別倒掉!)
- 老薑 5-6片(薑要多才驅寒)
- 米酒 2大匙(不加也可)
- 鹽 適量(最後調味用)
- 做法:
- 雞肉塊洗淨丟進冷水鍋,開中火煮到水滾,水面浮出髒沫就立刻關火,雞肉撈出沖洗乾淨。這步超重要!沒做湯會濁,味道也腥。(新手必踩的坑我幫你標記了)
- 另起一鍋乾淨冷水,放入雞肉、泡軟的香菇(連同香菇水一起倒進去!精華啊!)、老薑片。大火煮滾後轉最小火,蓋上鍋蓋慢燉。
- 燉多久?看心情!至少40分鐘,雞肉能用筷子輕鬆戳透就差不多。我習慣燉1小時,香氣更濃。
- 起鍋前加米酒(可省略)、鹽巴調味。鹽巴一定最後放,不然雞肉會變柴。相信我,鹽巴放早影響口感,雞肉吃起來像嚼橡皮筋。

配菜:家常滷豆腐配燙青菜
- 食材:
- 板豆腐 1塊(切厚片)
- 醬油 4大匙、糖 1大匙、八角 1-2顆、水 適量
- 當季青菜 1把(地瓜葉、A菜、小白菜都好)
- 蒜末少許、油蔥酥少許、醬油膏或薄鹽醬油
- 做法:
- 鍋子放點油,豆腐片煎到兩面金黃(懶得煎也行,但煎過更香)。
- 加入醬油、糖、八角,加水蓋過豆腐一半高度。小火滷到豆腐入味(約15-20分鐘),湯汁變濃稠就好。八角是個神奇的東西,沒它滷味就少一個層次。
- 青菜洗淨,燒一鍋滾水加點鹽和油,青菜丟進去燙熟(別燙爛!),撈起瀝乾。
- 放點蒜末、油蔥酥、淋上一點點醬油膏或薄鹽醬油拌勻。簡單,但就是好吃。
飯:白飯
這還要教嗎?米洗好,水加對(新米水少點,舊米水多點),電鍋按下去就好。硬要說秘訣?煮好燜10分鐘再開蓋,飯粒更Q。偷懶用電子鍋的「快煮」功能?飯會比較濕軟沒嚼勁喔。
清爽系首選:冬瓜蛤蜊湯飯菜湯組合
夏天沒胃口?這組合絕對開胃!冬瓜清甜,蛤蜊鮮美,湯頭清澈不油膩,配飯超爽口。
冬瓜蛤蜊湯
- 食譜: 快又簡單,但蛤蜊吐沙要乾淨!
- 食材:
- 冬瓜 1圈(約500g,皮削厚點,籽挖乾淨)
- 蛤蜊 1斤(買回來務必吐沙!)
- 老薑 3-4片
- 米酒 1大匙(可省略)
- 鹽 少許(蛤蜊本身有鹹度)
- 蔥花或香菜 少許(最後撒)
- 做法:
- 冬瓜去皮去籽,切塊狀或片狀(別太薄,煮了會化掉)。
- 鍋中放適量水(約1000ml)和薑片,水滾後下冬瓜塊,中火煮到冬瓜變半透明(約10-15分鐘)。
- 放入吐好沙、洗乾淨的蛤蜊,加米酒(可省),蓋鍋蓋。
- 煮到蛤蜊大部分開口,立刻關火!再煮蛤蜊肉就縮水變橡皮了。試試味道,不夠鹹才補點鹽。撒上蔥花或香菜。蛤蜊開殼時間差很大,先開的要夾出來,不然肯定煮過頭。這湯賣相就靠蛤蜊撐場面啊!

配菜:蔥花炒蛋配涼拌小黃瓜
- 食材:
- 雞蛋 3顆
- 青蔥 2-3支(切蔥花)
- 鹽 少許
- 小黃瓜 2條
- 蒜末 1小匙、白醋 1大匙、糖 1小匙、醬油 半小匙、香油 少許
- 做法:
- 蔥花炒蛋: 雞蛋打散,加入大部分蔥花和一點點鹽拌勻。熱鍋熱油(油多點蛋才蓬鬆),倒入蛋液,稍微凝固就快快翻炒,炒到喜歡的熟度,起鍋前再撒點剩下的蔥花。蛋要嫩,火要大動作要快!猶豫就會敗北(變老)。
- 涼拌小黃瓜: 小黃瓜洗淨,用刀背拍裂再切段(比較入味),加點鹽抓醃10分鐘讓它出水。倒掉澀水,用冷開水沖一下稍微擠乾。加入蒜末、白醋、糖、醬油、香油拌勻,冰鎮一下更好吃!懶得拍?切薄片也行,但口感差很多。
飯:白飯
同樣的白飯,配清爽的湯和菜,感覺特別輕盈。夏天我愛用蓬萊米,口感更清爽些。
家常菜大評比:我的任性排行榜!
吃了這麼多年,總有些偏愛。以下純屬個人喜好,歡迎來戰!
我最愛的家常湯品TOP 3
| 排名 | 湯品名稱 | 勝出原因 | 缺點提醒 | 適合季節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1 | 香菇雞湯 | 香氣濃鬱、暖身暖心、雞肉嫩湯鮮,百喝不膩! | 燉煮時間較長,想快吃沒辦法 | 秋冬最佳 |
| 2 | 冬瓜蛤蜊湯 | 超級清爽快速!冬瓜退火、蛤蜊鮮甜,夏天沒胃口時救星。 | 蛤蜊吐沙不乾淨毀整鍋 | 春夏必備 |
| 3 | 蘿蔔排骨湯 | 清甜甘醇,蘿蔔煮透超好吃,湯頭自然鮮美。成本相對低。 | 蘿蔔挑不好會有苦味 | 四季皆宜 |
配菜心頭好 TOP 3
| 排名 | 配菜名稱 | 勝出原因 | 製作難度 |
|---|---|---|---|
| 1 | 滷豆腐 | 超級下飯!冷熱皆宜,滷汁拌飯無敵。一次滷多點冰箱常備菜。 | ★★☆☆☆ (簡單) |
| 2 | 蔥花炒蛋 | 5分鐘搞定!蛋香蔥香,怎麼做都不太會失敗(除非焦掉)。百搭神器。 | ★☆☆☆☆ (超簡單) |
| 3 | 涼拌小黃瓜 | 清脆爽口解膩,做法簡單,夏天餐桌不能沒有它。 | ★★☆☆☆ (簡單) |
白飯殺手等級
- 滷豆腐的滷汁: 等級SSS!沒它飯吃不下(誇張但真心)。
- 香菇雞湯裡的香菇: 等級SS!吸飽湯汁的香菇配飯,一口接一口。
- 蔥花炒蛋: 等級S!平凡中的美味,蛋汁拌飯是童年回憶。
- 其他普通配菜: 等級A-B。沒特別驚豔,但不可或缺。

飯菜湯秘訣大公開(繳了很多學費換來的)
煮了這麼多年,踩過無數地雷,這些小撇步不藏私:
1. 湯頭清澈的關鍵: 肉類(雞、豬、排骨)一定要冷水下鍋汆燙,煮到滾出血沫就馬上撈起沖洗乾淨。熱水下鍋?保證湯濁味腥!這是鐵律。
2. 蛤蜊吐沙小技巧: 蛤蜊買回家放盆裡,加足夠冷水(蓋過蛤蜊),撒一大把鹽(模擬海水鹹度),水裡再滴幾滴香油。放陰暗處吐沙至少1-2小時(夏天要放冷氣房或偶爾換水,不然會臭掉)。吐沙水很髒,沖洗乾淨再煮!偷懶沒吐乾淨?整鍋湯毀掉,滿嘴沙。
3. 青菜翠綠不發黃: 燙青菜時,水裡加點鹽和幾滴油(沙拉油、香油都行),水大滾後再下菜,燙熟立刻撈起攤開放涼或沖冷水降溫(看口感喜好),千萬別悶著!一悶保證黃給你看。
4. 豆腐入味不破碎: 板豆腐先煎過表面定型,再滷煮比較不容易碎。滷的時候不要一直翻動!用鍋鏟輕輕推一下鍋底就好。滷汁要稍微鹹一點點,豆腐吃進去味道才剛好。
5. 炒蛋蓬鬆香噴噴: 蛋液打散時加一點點水或米酒(約半匙),熱鍋熱油(油溫夠高),蛋液倒下去會立刻膨脹,「嗤」一聲超療癒!快速劃散炒至喜歡的熟度。油溫不夠,蛋會黏鍋又扁塌。
6. 萬用湯底公式: 薑片+水+主料(肉/海鮮)+耐煮配料(蘿蔔、冬瓜、香菇等)→ 慢煮出味 →最後調味+不耐煮配料(葉菜類海鮮等)→完成!掌握這個骨架,變化無窮。
7. 剩湯華麗變身: 香菇雞湯剩一點點?別倒掉!拿來煮粥或當湯底煮麵線,撒點蔥花,美味升級!冬瓜蛤蜊湯剩湯拌飯,再加點燙青菜,又是一餐。
Q&A:關於飯菜湯,你一定想問的
Q1:湯頭怎麼樣才能像外面賣的那麼濃鬱?一定要加味精嗎?
A:拜託不要加味精!濃鬱的秘訣有幾個:第一,用料要好,像是土雞、豬大骨,熬出來的膠質和風味就是不一樣(但成本也高)。第二,時間要足,小火慢燉,讓肉骨的精華完全釋放。第三,小小偷吃步:加一點點乾幹貝(撕碎)或柴魚片一起煮,鮮味立刻提升,天然又健康。第四,食材搭配也很重要,排骨搭白蘿蔔、雞肉搭香菇,都能互相提味。重點是用心和時間,不是化學味精啦!(我試過加一小塊去皮番茄熬湯,也會增加自然鮮甜哦!)
Q2:蛤蜊買回來,每次都吐不乾淨沙,煮出來還是會吃到沙,怎麼辦?有沒有更快的方法?
A:吃到沙真的超惱火的!你的吐沙方法可能有點問題。首先,確認你加的鹽夠不夠?鹽水濃度要接近海水鹹度(大概3%),水也要足夠蓋過蛤蜊。再來,環境要陰暗!蛤蜊在明亮處不愛張嘴吐沙。可以蓋個鍋蓋或厚的深色袋子遮光。還有,滴幾滴「油」真的很有效,幫助蛤蜊吐沙更乾淨。如果真的很急,網路上有人教「溫水吐沙法」:用約50度C的溫水(手摸覺得燙但不至於燙傷)浸泡蛤蜊約10-15分鐘,據說蛤蜊會瘋狂吐沙求生。但我個人覺得用溫水蛤蜊容易死掉或味道變差,非不得已不建議,還是老老實實鹽水冷吐比較保險。買的時候挑信譽好的攤商也很重要!
Q3:每次煮湯份量都抓不準,一個人吃常常剩很多,隔夜再加熱感覺味道變了,怎麼辦?
A:一個人煮湯確實麻煩!我有幾個小撇步:
小鍋萬歲: 買個小號的湯鍋(或小砂鍋),容量大概1-1.5公升就夠。視覺上不會覺得空空,份量也剛好。
冷凍分裝: 煮好的湯(特別是肉湯),趁熱把多的份量倒進矽膠製冰盒(凍成濃縮高湯塊)或小保鮮盒/夾鏈袋,冷凍起來。下次煮麵、煮粥、燙青菜,隨時丟一塊下去,超方便!風味也不差。
剩湯變身: 剩一點點的湯(像香菇雞湯),隔天加點水、丟點麵條或冬粉、打顆蛋、燙把青菜,馬上變身豪華湯麵!冬瓜蛤蜊湯剩湯拿來煮絲瓜或豆腐湯也很搭。發揮創意,剩湯是寶藏!我常這樣處理。
煮半份食譜: 找食譜時,食材份量直接砍半或三分之一下去煮。雖然調味料比例要自己微調一下,但多試幾次就抓得到感覺了。別被食譜綁架!
小鍋萬歲: 買個小號的湯鍋(或小砂鍋),容量大概1-1.5公升就夠。視覺上不會覺得空空,份量也剛好。
冷凍分裝: 煮好的湯(特別是肉湯),趁熱把多的份量倒進矽膠製冰盒(凍成濃縮高湯塊)或小保鮮盒/夾鏈袋,冷凍起來。下次煮麵、煮粥、燙青菜,隨時丟一塊下去,超方便!風味也不差。
剩湯變身: 剩一點點的湯(像香菇雞湯),隔天加點水、丟點麵條或冬粉、打顆蛋、燙把青菜,馬上變身豪華湯麵!冬瓜蛤蜊湯剩湯拿來煮絲瓜或豆腐湯也很搭。發揮創意,剩湯是寶藏!我常這樣處理。
煮半份食譜: 找食譜時,食材份量直接砍半或三分之一下去煮。雖然調味料比例要自己微調一下,但多試幾次就抓得到感覺了。別被食譜綁架!